iT邦幫忙

2022 iThome 鐵人賽

DAY 19
1
Modern Web

「你知道這是什麼嗎?」小白也能輕鬆瞭解的 Vue3 單元測試!Feat. Vitest + Vue Test Utils系列 第 19

【語法ノ章】元件測試:容器方法(Wrapper methods)-選擇器與陷阱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本系列文已重新編排並新增內容出版成冊,若您喜歡透過書籍來閱讀的話,歡迎至天瓏書局下單選購唷!

ShawnL - Vue.js 3前端測試入門從這裡開始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30923/20119062k3l6NcInZf.jpg


容器方法(Wrapper methods)

在進行測試時,前面章節有提到我們會使用 mountshallowMount 來包裹元件,從而得到一個 VueWrapper,而在這個 VueWrapper 裡頭有許多實用的容器方法(Wrapper methods),雖然官方文件中並沒有特意分類,但大意上可分為幾種方法:

  • 查詢、選擇指定的元素、元件等選擇器
  • 取得目標屬性或內容(class, attribute)
  • 觸發 DOM 事件(如滑鼠點擊、鍵盤輸入與按鍵⋯⋯等)
  • 取得 emit 事件、設置 data 或 prop、甚至觸發元件 unmmount 等 Vue API 相關的方法

而今天要著重在於介紹選擇器的方法使用與測試應用,最後補上相關的討論:

  • 元素、元件選擇器
  • 判斷目標是否存在:existsisVisible
  • 使用 data-* attribute

選擇器

在進行元件測試(component testing)的過程中,有時我們可能只想關注在某個特定 DOM 或元件的相關資訊時,這時我們就可以透過容器中的選擇器方法來尋找,而選擇器根據選取對象的不同,主要分為:

  • 元素(element)選擇器
  • 元件(component)選擇器

元素選擇器

元素選擇器語法基本上有兩種寫法,一種是基於元素的 refs,另一種則是 querySelector

<template>
    <p ref="dogcat">???</p>
    <p id="dog">科基</p>
    <p class="cat">橘貓</p>
    <p class="cat">黑黑</p>
</template>
/* ref */
wrapper.find({ ref: 'span' })

/* querySelector */
wrapper.find('#dog')
wrapper.find('.cat')

而容器方法有關選取元素的選擇器一共分為三種:

  • find
  • findAll
  • get

這三種選擇器在選取到目標後主要都是返回 DOMWrapper,此時我們就可以在串連其他容器方法(Wrapper methods)如 classestext 等等來取得屬性或內容資訊,只是返回的結果內容會有些差異。

比方 findfindAll 的部分主要差別在於 findAll 返回的內容會被放置於陣列當中:

<template>
    <p id="dog">科基</p>
    <p class="cat">橘貓</p>
    <p class="cat">黑黑</p>
</template>

而我們可以透過像這樣的方式取得陣列內的資訊:

it('should be display correct content', () => {
    const wrapper = mount(component)
    const target= wrapper.find('#dog') // <DOMWrapper> 
    expect(target.text()).toBe('科基')
})
it('should be display correct content', () => {
    const wrapper = mount(component)
    const target= wrapper.findAll('.cat') // <DOMWrapper>[]

    expect(target[0].text()).toBe('橘貓')
    expect(target[1].text()).toBe('黑黑')
})

注意:透過 findAll 斷言時是「有序」的,很容易受到順序改變而導致測試案例失敗,除非撰寫測試案例目標之一就是要確保順序不會調動,否則改用 find 斷言會比較不容易受影響。

findget 的差別在於 find 找不到目標時返回的是 {} 後續若仍繼續操作、斷言時才會由拋出錯誤(由 ErrorWrapper 提供);然而 get 一開始若找不到目標時就直接拋出錯誤(throw Error)了。

根據 ErrorWrapper 原始碼,可以看見他主要是針對容器方法中的 exists() 會返回 false

因此在針對找不到元素的測試案例合法的寫法可以這麼做:

expect(() => wrapper.get('.something-that-does-not-exist')).toThrowError()
expect(wrapper.find('.something-that-does-not-exist').exists()).toBeFalsy()

find 判斷元素陷阱

魔鬼藏在細節裡,或許你可能會想說為什麼不直接用 find 還要再另外透過 exists 判斷呢,讓我們看看一個案例:

<p>無關緊要的東西</p>

如果這時你這麼寫了:

expect(wrapper.find('.something-that-does-not-exist')).toBeTruthy()
// 通過 !?

原因在於 find 在找不到的情況下目標的情況所返回的值會是 ErrorWrapper 物件,所以透過 toBeTruthy 斷言就會通過。

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官方文件其實只有輕描淡述地說道:

As a rule of thumb, always use get except when you are asserting something doesn't exist. In that case use find.

但上方經驗考量在哪,只有在追了他們相關的 issue 才會逐漸明白考量的根據,而關於這部分,甚至開發團隊未來可能也會考慮將 find 方法給拔掉,剩下 exists 本身,但礙於這會是個 breaking change 的做法,所以在 vue-test-utils 跳大版本號之前應該都會暫時維持原樣。


元件(component)選擇器

  • findComponent
  • findAllfindComponents (注意有個 s)
  • getComponent

原則上使用方式與元素選擇器差不多,只是選取語法上除了 refsquerySelector 語法之外,還多了:

  • Component name: findComponent({name: '元件名稱'})
  • 將 import SFC 直接放入方法中: findComponent(Component)

但由於使用 querySelector 上也有一些小陷阱(怎麼又是陷阱?),所以個人建議以 SFC 方式引入或是乾脆透過 shallowMount 將子層元件 stub 掉也是一種方式。


判斷目標存在

經由剛剛陷阱的部分大家應該都很清楚 exists() 的存在了,而判斷選取目標其實他還有個好朋友就是 isVisible(),但他們判斷存在的定義上有一些差別:

exists() 主要判斷的是該目標存不存在 DOM 上:

<p>Hello</p>
it(exist, () => {
    const wrapper = mount(Component)
    expect(wrapper.find('p').exists()).toBe(true)
    expect(wrapper.find('span').exists()).toBe(false)
})

isVisable() 主要判斷的是該目標存在 DOM 上之外,視覺上有無顯示在畫面中:

<template>
  <p v-if="false" class="dog">科基</p>
  <p v-show="true" class="orange-cat">橘貓</p>
  <p v-show="false" class="black-cat">黑黑</p>
</template>
it('v-if false', () => {
  const wrapper = mount(component)
  expect(wrapper.find('.dog').isVisible()).toBeFalsy() // Error: 直接噴錯
})
it('v-show true', () => {
  const wrapper = mount(component)
  expect(wrapper.find('.orange-cat').isVisible()).toBeTruthy() // 測試通過
})
it('v-show false', () => {
  const wrapper = mount(component)
  expect(wrapper.find('.black-cat').isVisible()).toBeFalsy() // 測試通過
})

關於 isVibile 更為詳細的判斷如下:

  • CSS style 中 含有 display: none => false
  • CSS style 中 含有 visibility: hidden => false
  • CSS style 中 含有 opacity :0 => false
  • 元素中 hidden 屬性為 true => false

綜合結論上方陷阱與判斷方法:

  • 若要判斷元素是否存在 或 v-if:使用 get 方法是最保險的,真的要用 find 則一定要搭配 exists
  • 若要判斷 v-show:使用 find().isVisible()

使用 data-* attribute

在撰寫測試情境時,若依照上面的 querySelector 選了元素、id 或 class 時,初期一定會很開心,因為不會遇到太多困難,但往後在開發的過程執行測試時就很容易有機會遇到各種問題。

原先:

<template>
    <p class="content">content</p>
</template>

改成:

<template>
    <p class="content" data-test="content">content</p>
</template>

使用 data-* 作為選擇目標好處最主要在於顯著標記測試內容,而這影響到的範圍有:

  • 開發期,過程不用擔心會影響到測試,如上方所見,我只要變更 data-test 以外的內容,預期應該不會影響到測試選擇的目標,使測試案例錯誤能更專注在斷言的目標上,而非選擇目標被替換導致的錯誤。
  • 重構(refactor)過程,能清楚比較範圍,若將來調整結構,只要將屬性轉移到對應的位置即可。
  • 生產期,能夠針對特定的屬性移除,避免留下各種測試痕跡,對於像是輔助閱讀裝置等技術來說就不會被影響到。

在生產環境刪除 data-* attribute

若想在 vitest 中移除 data-* 也非常的簡單,我們只需要在 vite.config.js 設定中,針對 Vue 底下的編譯選項做一些調整即可(底下示範的版本為移除 data-test,若使用其他命名請自行調整囉):

const isProd = process.env.NODE_ENV === 'production'
const removeDataTestAttrs = (node) => {
  const NodeTypes = Object.freeze({
    ELEMENT: 1,
    ATTRIBUTE: 6,
  })
  if (node.type === NodeTypes['ELEMENT']) {
    node.props = node.props.filter((prop) => (prop.type === NodeTypes['ATTRIBUTE'] ? prop.name !== 'data-test' : true)) // 請自行替換命名 data-test 
  }
}

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(() => {
  return {
    plugins: [
      vue({
        template: {
          compilerOptions: {
            nodeTransforms: isProd ? [removeDataTestAttrs] : [],
          },
        },
      }),
    ]
  }
})

以上內容便是容器方法(Wrapper Methods)中有關選擇器的用法與相關議題,明天我們將繼續來看其他容器方法!


上一篇
【語法ノ章】元件測試:容器(Wrapper)
下一篇
【語法ノ章】元件測試:容器方法(Wrapper methods)-取得目標資訊
系列文
「你知道這是什麼嗎?」小白也能輕鬆瞭解的 Vue3 單元測試!Feat. Vitest + Vue Test Utils35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